與小鼠相比,大鼠與人類的同源基因數更高,在解剖結構、神經系統、藥物代謝等方面更接近于人類,且大鼠較大的身體和器官尺寸便于多次采樣,以及進行體內電生理學、神經外科和神經影像學程序操作。對于糖尿病、肥胖癥、帕金森病等研究方向,大鼠無疑是更為理想的疾病模型。但在實際的研究場景中,存在著超排大鼠胚胎受精比例低而畸形胚胎比例高、卵細胞品系和個體間差異大、核膜和質膜厚且有彈性導致注射困難等多重阻礙因素。
賽業生物基于CRISPR-Pro技術,可實現高效的基因敲除、點突變、基因敲入等多種基因編輯大鼠服務,包括更為復雜的條件性基因敲除項目。現在定制SD大鼠的基因編輯項目,低至3.98萬!還可獲贈對應的雜合子胚胎凍存服務,為你解決后顧之憂!
大鼠疾病模型CRO服務平臺
Part.1 成熟的基因編輯模型構建
Part.2 高效的繁殖與凍存
Part.3 多功能神經行為學
Part.4 表型分析體系
一、成熟的基因編輯模型構建
基于CRISPR-Pro技術,我們采用獨特的受精卵處理方式讓受精卵偏好同源重組修復路徑,大大提高同源重組效率;并在促排卵和受精卵注射兩個環節獲得突破性進展,可實現基因敲除、敲入、點突變等模型構建。在此過程中,我們基于AI靶點分析工具,智能識別出最佳目的基因位點,大大降低脫靶風險。
活動時間:2023年6月26日——8月31日
活動內容:定制以下類型的SD大鼠基因編輯項目,低至3.98萬,可獲贈該項目的雜合子胚胎凍存服務。
碼上下載「基因編輯鼠常見問題解答」PDF
二、高效的繁殖與凍存
我們可以采用體外受精(IVF)方式進行快速擴繁,相當于雄鼠和大量的雌鼠在體外同時交配,保證了出生大鼠周齡的一致性,降低了由于周齡差異帶來的實驗誤差。且超數排卵的雌鼠性成熟時間也大大縮短,可幫助研究人員短時間內獲得同周齡超100只大鼠。并建立了遠超國標SPF級標準的CCMS2.0繁育體系,從健康檢測、遺傳控制到人員培訓、個性化繁育等方面全方位呵護大鼠的健康和質量,每季度除國標規定的21個必檢項外,還送至國外IDEXX按COA標準檢測,共計40項。
除快速繁育以外,賽業生物可提供個性化定制的繁殖服務,包括特殊化的合籠及分籠、大鼠活動及外觀監測、特殊飼養方式、代乳或體外受精等;以及胚胎凍存服務,讓你最快可以在4-6周內獲得冷凍保存的動物資源。
大鼠快速繁育和自然繁育周期對比
三、多功能神經行為學
自建的神經行為學平臺擁有充分的動物實驗空間和專業行為學實驗設備,可提供Y迷宮、高架十字迷宮、曠場、轉棒、水迷宮等項目。平臺配備了行為觀察記錄分析軟件,全面準確地反映大小鼠的行為狀態,并可以同步分析多種數據流;且建立國際認可規范的神經行為學研究標準,以提高實驗之間的可比性和可重復性。研究人員可委托平臺進行行為學實驗,也可選擇在我們的模式動物中心自行開展實驗,并獲得動物模型專家的高質量技術支持。
四、表型分析體系
在專業的病理實驗室和先進的實驗設備的有力保障下,我們能為你接入下游的藥物藥效服務平臺,通過生理生化分析、病理學分析、代謝分析、基因與蛋白表達分析、細胞功能檢測等一系列檢測實驗,完成切實有效的藥物評價,讓你更好地利用表型驗證找到合適的藥物和準確的研究結論。
服務優勢
1.成熟的模型構建平臺:國際知名專家團隊領銜,17年來已支持多項重大科研項目順利實施,擁有上千例大鼠模型構建經驗,平臺技術成熟穩定。
2.規范的大鼠種群管理體系:大鼠種群來源明確,均來自于國家種子中心,每年送種群大鼠至國外進行測序,確保遺傳穩定性。
3.ISO9001:2015和AAALAC雙認證:ISO9001:2015認證確保向廣大專家學者提供的所有產品和技術服務符合國際標準,AAALAC認證表明了賽業生物尊重動物福利和倫理、重視生物安全的負責任態度。
4.國際一流的硬件設施:SPF級的飼養環境,為您的實驗數據提供更可靠的依據。中心配備有醫用級的地軌滅菌器、全自動籠盒連續清洗機、臭氧紫外消毒傳遞設施與全自動的廢棄物收集和除味系統,以保障動物房的高效運行。
應用案例
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
從基因調控入手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精準發病機制和治療靶點是近年國際風濕免疫領域的研究熱點。為明確去琥珀酰化酶Sirtuin 5(SIRT5)調控類風關發生發展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通過給AIA大鼠補充糖代謝產物丙酮酸乙酯后,發現SIRT5基因敲除AIA大鼠(賽業生物構建)關節腫脹顯著緩解。
抑郁癥研究
應激導致的神經炎癥是抑郁癥發病的重要機制,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taVNS)是一種治療抑郁癥的無創替代療法。迷走神經抗炎信號是由α7煙堿乙酰膽堿受體(α7nAchR)介導,因海馬調節情緒且是α7nAchR分布最多的區域之一。研究人員采用α7nAchR基因敲除模式大鼠(賽業生物構建)探討海馬小膠質細胞上的α7nAchR在taVNS抗抑郁中的作用機制。
腦小血管病研究
高血壓一直被認為是腦小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但大約30%的腦小血管病散發患者并沒有高血壓病史,且無法解釋該病的斑塊性質以及與內皮細胞功能障礙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使用了血壓正常的Atp11b KO大鼠模型(賽業生物構建),并進一步證明了磷脂翻轉酶ATP11B缺失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繼而引起腦小血管病,即使在沒有高血壓的情況下也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