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眼病由基因缺陷導致,往往表現為家族性疾病。我國現有約500萬盲人,其中遺傳性眼病約占兒童盲目和視力損傷的1/3,占盲目和嚴重視力損傷的80%;單基因遺傳眼病患者約占總人口4%。相較于傳統醫學手段,基因治療作為一個創新性研發領域,正在國內外蓬勃發展,同樣地,也給遺傳性眼病的診療帶來了重大突破。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是科研機構,都在積極推動眼科基因治療藥物的產業化。
基于此,廣州罕見病基因治療聯盟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金子兵教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春巧教授、艾爾康生物范國平教授、嘉檢醫學張巍博士、清華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韓藍青主任、賽業生物基因治療部任盛博士,于7月29日(周五)晚7點開展以“眼科基因治療,光明復見新機遇”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共同探討遺傳性眼病的基因治療現狀和未來。
精彩搶先看
◆ 直擊熱點,捕捉行業新動態
圍繞遺傳性眼病展開學術觀點的深度探討和激烈碰撞,擁抱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在內的生物治療在遺傳性眼病的歷史新機遇,實時傳播行業最新動態。
◆ 重量級專家陣容,新模式研企聯動
來自知名企業、醫院、科研院所的6位專家傾情助陣,嘉賓們將采用主題沙龍的形式,分享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集思廣益,共同探討遺傳性眼病的基因治療現狀和未來。
◆ 與患者對話,與光明同行
邀請遺傳性眼病患者群體代表參會,傾聽患者心聲;專家從專業角度出發,為患者答疑解惑。
活動信息
活動主題:
因罕而聚,罕而不孤——眼科基因治療,光明復見新機遇
活動時間:
2022年7月29日 19:00~20:30
線下活動地點: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流媒體實驗室
特邀嘉賓
金子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黨委委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國家眼科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質量研究部主任,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副組長、全國防盲辦負責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曾獲得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從事遺傳眼病、高度近視等眼底病診治研究多年。為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學組委員,中國高度近視百家聯盟(CHARM)牽頭發起人,聯合發起成立中國遺傳眼病聯盟、中國眼遺傳病診療小組,《眼科》雜志執行主編。
劉春巧
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于華盛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完成博士后工作,曾任美國國家眼科所資深研究員。為亞太眼科協會(APAO)常任會員(Faculty member),第一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眼科學專業委員會眼干細胞學組委員。主要從事眼發育與疾病,光感受器細胞生物學和纖毛變性病理機制研究。
江蘇艾爾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凱斯西儲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并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后。主要從事干細胞調節和分化、人類疾病的遺傳和表觀遺傳機制、眼科疾病的細胞和基因療法研究。擔任中國干細胞學會和細胞治療和應用分會的理事委員和國際華人干細胞基金會的現任主席,促進全球華裔科學家,企業家和決策者之間的互動。
張巍
廣州嘉檢醫學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遺傳病分會副主任委員。臨床分子遺傳學、臨床生化遺傳學和線粒體疾病專家,擁有美國臨床分子遺傳學和臨床生化遺傳學雙料醫師專科執照(ABMG)。為全基因組測序在遺傳病檢測中的臨床應用等多個專家共識起草人,致力于基因組檢測技術在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的臨床轉化應用。
病毒學博士,在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專注于病毒學研究和基因治療藥物研發,擁有多項病毒和基因治療相關專利,曾參與中國首個眼科AAV基因治療產品IND申報并獲批。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廣州罕見病基因治療聯盟
支持單位:
賽業生物、嘉檢醫學
支持媒體:
南方醫學網、早篩醫聲、基因科技網
聯系方式
賽業云課堂小助理
微信號:cyagen-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