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酸作為一個制藥平臺技術的發展,與抗體產業的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把小核酸藥物對標到抗體藥物發展進程中,目前可能正處于抗體藥物世紀初的產業發展水平:關鍵技術已經突破,重磅品種開始出現,產業上即將進入爆發性發展時期。核酸藥物展示出顛覆性技術的特質,尤其是可能會改變慢性病的治療理念和策略,未來十年小核酸藥物很可能后來居上,形成千億美元規模的市場。
疾病動物模型是生物醫藥研究和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條件,好的疾病模型既要與人類疾病相比具有發病同源性、表型一致性、藥物治療預見性,同時又要具有造模易行性、重現性與經濟性等特點,在核酸藥物臨床前研究中仍有很多未被滿足的動物模型的需求。
基于此,我們特別邀請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于文強教授,成都先導研發化學中心高級總監陳錦森博士,與南模生物工業客戶部總監朱海燕博士一道,舉辦一場線上學術沙龍,與大家共同探討小核酸藥物發現及臨床前研究的相關議題。本次線上沙龍將于1月18日下午6:30準時開始,掃描文末二維碼可預約,歡迎大家前來交流討論。
沙龍主題
于文強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高級PI
主題:NamiRNA,增強子與小核酸藥物研發
1. NamiRNA的前世今生
2. NamiRNA, GPER與抑癌基因再激活
3. NamiRNA, 透明質酸與新冠特效藥
4. NamiRNA, miRNA研究2.0時代
陳錦森
成都先導研發化學中心核酸化學高級總監
主題:核酸藥早期開發階段的化學學問
1. 核酸藥物簡介
2. 化學修飾提高核酸穩定性
3. 核酸代表性遞送體系
4. 核酸藥發現階段的效率提升
朱海燕
南模生物工業客戶部總監
主題:核酸藥物臨床前研發中的動物模型
1. 核酸藥物研究進展
2. 核酸藥物臨床前研究相關動物模型
3. 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