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邢華楊 | ||||
PhD,市場部經理 | ||||
STEMCELL Technologies China | ||||
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期間研究方向為神經科學,曾獲2017年度AAIC travel fellowship,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Molecular Brain,Journal ofAlzheimer's disease,負責STEMCELL Technologies類器官產品線。 | ||||
報告題目:類器官的研究進展和培養方法 | ||||
類器官作為一種體外培養的3D細胞模型,廣泛應用于發育生物學、疾病病理學、細胞生物學、再生機制、精準醫療以及藥物毒性和藥效試驗等。STEMCELL Technologies是業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推出的具有國際認證的類器官商品化培養基的生物試劑公司,目前推出的商品化培養基包括:腸道、肝臟、腎臟、胰腺、呼吸道、全腦及特定腦區等。 | ||||
![]() |
||||
寧航 | ||||
應用科學家 | ||||
Molecular Device | ||||
MD公司工作從事高內涵和細胞成像產品技術支持工作7年,有近10年的高內涵使用經驗,在加入MD之前曾就職于大型CRO公司,從事分子,酶,細胞水平的藥物篩選工作5年以上,擔任組長帶領團隊參與過多個國際知名制藥企的藥物篩選課題。熟悉激酶,受體,細胞,分子克隆等方向實驗。 報告題目:高內涵3D顯微成像和自動化分析技術實驗應用 |
||||
自20世紀細胞培養技術產生以來,人們普遍采用2D的細胞培養方法,這種培養方式不僅方便顯微成像和分析,實驗操作也相對簡單,所以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學研究,藥物篩選,醫學研究等各個領域。但科學家們發現他們在2D培養細胞模型上得到的數據往往與體內實驗(小鼠等)數據相關性較低。所以近些年涌現出一系列3D細胞培養技術,如細胞球,類器官,器官芯片等,這些技術雖然使體外實驗數據更加可信,但由于模型的復雜度更高,檢測手段逐漸成為影響實驗效率的瓶頸。 幸運的是,日益成熟的高內涵成像分析技術正好適合3D細胞培養,類器官等樣品的成像和分析。應用高內涵的自動化3D成像功能和自動化3D分析功能,可以使原本復雜的3D樣品檢測變得十分簡便和高效。 本次Webinar不僅將舉例應用高內涵發表的高影響因子文章,也會介紹常見的3D成像,3D分析,類微器官成像等3D檢測分析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