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在這一變革的世界……2006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2、2007年生物技術的預測情況 二、技術 1、技術 2、藥盒之外找靈感 3、腦內小裝置與網上醫療 4、收集、存儲并使用數據 5、基因組 6、干細胞 7、基因組技術在2006年第四季度重新受寵 三、衛生保健 1、衛生保健 2、制藥公司重振雄風 3、衛生保健的主要問題 4、衛生保健花費增加了,但增加速度放慢了 5、個體化醫療 6、全球健康問題 7、癌癥趨勢 8、禽流感——得到控制了嗎? 9、艾滋病毒/艾滋病 10、基因組、遺傳學和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 四、診斷 1、診斷 2、市場推動因素 3、華爾街診斷行業股票復蘇 4、基因組健康公司一炮打響 5、體外診斷市場 6、并購勢頭強勁 7、市場走勢 8、個體化治療 9、生物標記物 10、分子成像 11、細胞診斷學 12、器件-藥物-診斷相結合 13、芯片實驗室 14、顯示腫瘤 五、預防醫學 1、預防醫學 2、向疾病預防邁進 3、飲食和健康 4、生物技術公司尋找治療老年病的藥物 5、健康和保健 6、今后的問題 六、農業生物技術 1、農業生物技術 2、全球變革勢不可擋 3、轉基因技術 七、工業生物技術 1、工業和海洋生物技術 2、生物燃料市場需求增長 3、風險投資增加 4、公司狀況 5、生物燃料 6、全球乙醇市場 7、專用酶類和微生物 8、工業生物技術的環保用途 9、新型氫經濟 10、未來的生物時裝、生物材料和生物食品 11、世界各地 12、海洋生物技術 13、海洋科學商業化 | 八、管理 1、管理 2、贏家與輸家 3、2007年主題——關注藥品安全 4、關鍵路徑計劃 5、《處方藥用戶收費法》IV 6、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其他情況 7、醫療保險 8、個體化醫療 9、知識產權 10、非專利藥與知識產權 11、干細胞研究 12、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之外:其他商業開發 13、超越國界:全球發展狀況 九、各國生物技術概況 1、各國生物技術概況 2、加拿大 3、歐盟(EU) 4、澳大利亞——走向成熟 5、新西蘭 6、中國:進入中心舞臺 7、印度 8、日本 9、馬來西亞 10、新加坡 11、以色列 12、拉丁美洲 十、兼并與收購 1、并購與合伙 2、2006年并購趨勢 3、并購交易 4、部分并購交易 5、2007年并購動態 6、戰略聯盟交易 7、交易條件及趨勢分析 8、(1723)技術和療法交易分析 9、最大產品及平臺交易包括治療性抗體 10、全球競爭推動地區許可交易 11、2007年的合伙趨勢 十一、金融 1、金融和資本市場 2、總市值 3、行業金融數據 十二、博樂公司 1、博樂公司 2、博樂風險投資公司 3、博樂國際公司 4、咨詢委員會 5、有限公司合作伙伴 6、投資組合中的公司 7、博樂商業銀行業務 8、博樂生命科學傳媒集團 |
圖2.1技術、工具及知識的交融 圖2.2 納米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將在新療法中相交 圖2.3 有選擇的成體干細胞治療心臟病的臨床試驗 圖2.4 細胞療法大事記 圖2.5 正在開發細胞療法的部份公司名單 圖2.6 干細胞移植研究:帕金森癥 圖2.7 研究基因療法的部份公司 圖2.8 RNA干擾機制 圖2.9 RNAi大事記 圖2.10基于RNA的研究工具和輸送技術 圖2.11基于RNA的療法 圖2.12納米藥品專利和出版物數量均呈增長趨勢 圖2.13納米藥品的商業化 圖2.14關鍵路徑一覽表:涉及納米技術的關鍵路徑項目 圖2.15腦皮層內傳感器及其放置 圖2.16用于大腦的磁鐵 圖2.17生物信息學及系統生物學公司 圖2.18正在實施中的利用生物信息學的關鍵路徑方案 圖2.19快速敏捷的序列搜索 圖2.20用于表現復雜數據的軟件 圖 2.21致力于在片段基礎上發明藥物的公司 圖2.22 21,000多個已獲批準的藥品都少于350個靶點 圖2.23 在FDA批準的藥物中,三分之二都僅有10個靶點 圖2.24可“入藥”蛋白質的范圍越來越廣 圖2.25 生產合成試劑的公司 圖2.26 INDEL類別中有哪些重復 圖2.27 農業基因組技術 – 農場里的轉基因動物 圖2.28哺乳動物克隆大事記 圖2.29 使用哺乳動物克隆技術的畜牧公司 圖2.30涉及生物技術動物的國際協定 圖2.31 全球制造出的人類胚胎干細胞系估計數(截止2006年6月) 圖2.32胚胎干細胞研究大事記 圖2.33 體細胞核轉移過程 圖2.34伯里爾基因組學指數(2006年) 圖3.1 全世界的藥物銷售 圖3.2制藥公司與生物技術行業的市場資本(十億美元) 圖3.3美國五大制藥公司與生物技術行業的市場資本比較 圖3.4 2006年銷售收入排名前30位的傳統藥物 圖3.5 2006年銷售收入排名前15位的藥物 圖3.6 2006年銷售收入排名前15位的生物技術藥物 圖3.7生物技術藥物中生物技術非專利藥的狀況 圖3.8美國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公司 圖3.9美國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產品 圖3.10美國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藥物種類 圖3.11技術革新缺口在加大 圖3.12美國新分子實體批準的份額 圖3.13新生物制藥產品的批準標準保持不變 圖3.14 150年后,人會返老還童,85歲變65歲? 圖3.15美國預期壽命 圖3.16與應對心臟病相比,治療癌癥的工作相差甚遠 圖3.17預計慢性病將更加流行 圖3.18為美國老年人研制的藥物 圖3.19 2000至2100年預計早老性癡呆癥患病人數 圖3.20衛生保健成本繼續升高 圖3.21處方藥花費占衛生保健花費的百分比 圖3.22個性化醫療的前景 圖3.23根據死亡原因劃分的美國死亡率*的變化 圖3.24 1930年至2004年美國男性和女性的癌癥死亡人數趨勢 圖3.25估計的美國2007年癌癥死亡人數 圖3.26 1975年至2003年美國各種族各部位癌癥合計死亡率* 圖3.27小分子治療藥物 圖3.28疫苗 圖3.29分子診斷學 圖3.30疫苗和藥物輸送 圖3.31研究產品 圖3.32禽流感/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研發 圖3.33 2001至2006年艾滋病患者的估計人數 圖3.34 2006年估計感染艾滋病毒的成年和兒童 圖3.35 2001至2006年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估計人數 圖3.36 2006年死于艾滋病的成年人和兒童人數 圖3.37 2006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成年人和兒童的估計人數 圖3.38 預防性艾滋病疫苗的現行試驗 圖3.39處于開發階段的艾滋病藥物* 圖4.1突破性技術對衛生保健的影響 圖4.2突破性技術對醫療保健的影響 圖4.3博樂診斷指數,2006 圖4.4“第三波”生物技術公司 圖4.5 Genomic Health公司股價走勢 圖4.6診斷革新對癌癥治療的影響 圖4.7專營公共診斷的公司排名表 圖4.8主要體外診斷制造商的收入排名表 圖4.9 2006年診斷、工具和設備的兼并和收購交易 圖4.10全世界的體外診斷市場 圖4.11體外診斷應用 圖4.12體外診斷為美國保健的一部分(十億美元) 圖4.13 2000年以來保健業務的藥物基因組合份額 圖4.14標記物市場 圖4.15選擇個性化醫藥、治療以及診斷 圖4.16更安全有效的藥物 圖4.17檢測藥物和設備組合的方法 圖4.18標志查找 圖4.19非小細胞肺癌的EGFR目標活動時間表 圖4.20從系統角度看EGFR 圖4.21降到了0:藥物批復和第一次報告影響反應的基因變型之間的時間 圖4.22血液中的信號 圖4.23微型化行業中的精選公司 圖5.1全球營養保健品行業銷售額達到2,100億美元 圖5.2頭號健康問題 圖5.3心臟病治療的食品療法和醫學療法 圖5.4博樂營養保健品指數,2006年 圖5.5漢森天然保健品公司股票在華爾街的表現,2006年 圖5.6產品泛濫 圖5.7在中國銷售維生素的各大銷售商 圖5.8全球價值4,380億美元的保健品市場 圖5.9美國的整體零售食品業《營養行業》雜志統計的食品銷售額,2005年 圖5.10新興的保健品市場 圖5.11新興市場中的很多新演員 圖5.12食物和生活方式能夠影響我們的基因以及基因的活動方式 圖5.13遺傳學飲食編號 圖5.14個性化營養的認識和贊成 圖5.15發展中國家:一個糖尿病的風險 圖5.16研究花費不足 圖5.17風險因素種類剖析 II型糖尿病:什么正變得可能? 圖5.18預防醫學 圖5.19全球肥胖癥流行病 圖5.20后期臨床試驗中的肥胖癥治療藥物 圖5.21新“飲食”藥丸如何起作用 圖5.22 2002年和2006年推出的減肥食物和飲料的市場份額 圖5.23獲準的 反對的 圖5.24反式脂肪的來源 圖5.25衰退的頭腦希望知道 圖5.26皮膚護理產品市場 圖5.27美容成為主流 圖5.28 2002年至2006年生產的每種美容產品的百分比 圖5.29 2005年美國有機食品銷售額為138億美元 圖5.30保健帶來的利潤 圖5.31營養強化性/功能性食品飲料的全球市場 圖5.32 2005年針對具體情況生產的營養品 圖6.1用于生產乙醇的谷物 圖6.2 2006年博樂農業生物指數 圖6.3 1996年至2006年生物技術作物的全球種植面積 圖6.4 2006年種植生物技術作物的國家和種植大國 圖6.5 1996年至2006年不同種類的生物技術作物的全球種植面積 圖6.6 1996年至2006年不同改良種類的生物技術作物的全球種植面積 圖6.7植物生物技術的潛力 | 圖6.8 2001年時消費者對轉基因食物的熟悉程度最高 圖6.9大多數美國人一直認為聯邦政府對轉基因食物的規定太少 圖6.10印度 圖6.11印度各主要邦生物技術棉花的種植情況 圖6.12脂肪酸培育改良技術 圖6.13美國對乙醇的潛在需求超過其生產能力 圖7.1綠色產品深入人心 圖7.2替代能源 圖7.3部分乙醇生物燃料和生物柴油原料產量 圖7.4每年的森林和農業生物質資源潛力 圖7.5綠色能源獲得的資金 圖7.62006年博樂工業生物技術指數 圖7.7全球乙醇產量 圖7.8燃料量上升:新興市場在線 圖7.9當今氫能源系統的要素 圖7.10 1980年到2030年世界市場能源消耗 圖7.11各地區的世界市場能源消耗(百萬的四次方/BTU/英熱單位) 圖7.12中國主要的生物乙醇生產廠家 圖8.1 2006年CEDR藥物及生物制品審批 圖8.2 2006 年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分子實體(NME)藥物及新生物制品審批 圖8.3 2006年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的重點藥物及生物藥品審批 圖 8.4開發一種新藥的費用大大增加 圖 8.5輝瑞公司2006年股票行情 圖8.6食品藥品管理局資金匱乏 圖8.7減少的撥款基數 圖8.8審查期不變 圖8.9 1993-2005*年間優先權和標準NDAs及 BLAs的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批準時間 圖 8.10 2006財年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對快速跟蹤要求的回答 圖 8.11 1993-2005*年間優先權和標準的藥物評價和研究中心批準時間NMEs和新BLA 圖8.12食品藥品管理局組織結構圖 圖8.13各國立健康研究所從2003年到2007年的干細胞研究融資情況 圖8.14世界干細胞地圖 圖 8.15聯邦研發趨勢,1994 - 2007財年* 圖8.16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為各種疾病提供資金的估計數額條件、研究領域 圖 8.17各國立衛生研究所預算,1996-2007年(預算當局,2006財年常數單位為10億美元) 圖 9.1加拿大/美國市值比較 圖9.2加拿大股票 圖9.3加拿大的寵兒與倒楣蛋 圖9.4投資加拿大生物技術行業的資本(公營與私營機構) 圖 9.5投資加拿大生物技術的風險資本 圖9.62006年重要的歐洲生物制藥公司融資 圖9.7歐洲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 圖9.8重要的歐洲股票增發融資 圖9.9 2006年風險投資——丹麥生物技術 圖9.10歐洲的生物技術股票 圖9.11意大利生物技術公司的數量 圖9.12意大利治療學——臨床試驗計劃 圖9.13意大利治療——臨床試驗計劃 圖 9.14挑選的澳大利亞生命科學產業股票 圖9.152006年澳大利亞生命科學公司的收購情況 圖9.162006年IPO 圖9.17開支和就業率百分比 圖9.18臨床試驗中的藥物化合物 圖9.19公眾持股的新西蘭生物技術及生命科學公司 圖9.20在中國的主要生命科學公司制定的重要研發擴大計劃 圖9.21各國吸引力指數 圖9.22中國生命科學行業首次公開募股(IPO) 圖9.23生物技術行業不同生物部門的收入 圖9.24生物技術行業劃分 圖9.25 2006年印度20強的生物技術公司 圖9.26 2006年印度主要合同研發外包企業 圖9.27醫療器械及設備 圖9.28主要行業參與者——器械 圖9.29生物技術行業的地理分布 圖9.30來自主要生物叢的創收 圖9.31印度生命科學公司名單 圖9.32首次公開募股——PLETHICO PHARMA公司 圖9.33 2006年以來印度戰略性并購交易 圖9.34生命科學行業投資 圖9.352006年印度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投資按行業比較 圖9.36風險資本及私募股權融資分布 圖9.37首次在日本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 圖9.38日本生物技術公司的區域分布 圖9.39日本10強生物技術公司的地區分布 圖9.40日本生物技術公司的數量 圖9.41 2005年建立的部分新生物技術公司 圖9.42按2007年1月31日市場資本總值排列的生物技術上市公司 圖9.43部分優秀生物技術上市公司 圖9.44按外銷量劃分的制藥企業 圖9.45按2007年1月31日市場資本總值排列的制藥公司 圖9.46日本公布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專利(JFY) 圖9.47基因工程申請者 圖9.48新風險投資(2004財年) 圖9.49生物技術/醫療/衛生保健部門設立的焦點基金 圖9.50 2001-2010年生物技術開發費用和撥款(RM M) 圖9.51馬來西亞部分上市公司 圖9.52在新加坡運作的制藥公司 圖9.53在新加坡運作的生物技術公司 圖9.54以色列的生命科學行業, 1997-2006年成立的公司 圖9.55以色列生命科學行業各部門所占比例 圖9.56以色列生命科學行業發展階段,共689家公司 圖9.57創收型公司,共247家公司 圖9.58 2006年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籌集的資金 圖9.59智利生物技術部門 圖 10.1行業兼并與收購活動:以總交易額計的交易總數 圖10.2行業兼并與收購活動:交易總數量和平均交易額 圖 10.3選擇的2006年合并與收購交易 圖10.4全行業產品聯盟:數量及交易額 圖10.5聯盟總數量和已報告的美元數額:銷售量排名前20位的制藥企業 圖10.6 2006年大型制藥企業聯盟 圖10.7交易結束時根據發展階段確定的產品聯盟 圖10.8涉及地區公司的聯盟:中國、印度和中東 圖10.9交易結束時根據發展階段確定的平均總預付款 圖10.10 2006年度聯盟交易金額排名 圖10.11技術聯盟 圖10.12全球治療用單克隆抗體的銷售收入 圖10.132006年入選的抗體聯盟 圖10.142006年抗體交易金額 圖10.15入選的后期試驗階段的非合伙性抗體 圖10.16療法聯盟(第I部分) 圖10.17療法聯盟(第II部分) 圖11.1 2006年博樂精選股指數 圖11.2 2006年美國生物技術行業融資 圖11.3 2006年部分美國公司債券融資情況 圖11.4 2006年美國部分公司的增發融資情況(8, 000萬美元及以上) 圖11.5 2006年部分美國部分公司私募股權融資情況(2, 000萬美元及以上) 圖11.6 2006年美國部分生物技術企業融資情況(3, 000萬美元及以上) 圖11.7 2006年博樂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選擇指數 圖11.8 AMGN, DNA對納斯達克,道瓊斯 圖11.9大盤股對納斯達克,道瓊斯 圖11.10中小盤股對納斯達克,道瓊斯 圖11.11 New River Pharma公司、Auxtlum Pharmaceuticals公司和Sirna Therepeutics公司的表現情況 圖11.12 1997-2006年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市值 圖11.13 10億美元公司行列 圖11.14 市值位居前20名的生物技術公司 圖11.15 2003、2004、2005及2006年美國生物技術IPO等級業績排名情況 圖11.16 2006年美國IPOs情況 圖11.17在跑道上 圖11.18 2006年退出的生物技術IPO交易 圖11.19 2006年華爾街的“倒楣蛋”和“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