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不斷跳槽的員工?
瀏覽次數:872 發布日期:2016-1-5 14:08:00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近幾個月來,創業型科技企業的估值不斷下降,無疑令作為其出資人的風險投資家感到郁悶。不領高薪、反而持有公司股份的員工,很可能感到同樣惱怒。問題在于,他們是否將更能容忍自己的“留窩蛋”上如今出現的裂痕。一直以來,人們對硅谷抱有一些錯誤的幻想,其中之一就是普通員工能夠搭乘滿載股票期權的公司“宇宙飛船”直飛沖天。股權價值大幅上升,一直是公司維持士氣、留住和招募人才的一個關鍵因素。
僅僅從股價變動來講,目前的局勢看來很嚴峻。Twitter可能是最聲名狼藉的一個例子。其股價較兩年前發行價低7%,自上市以來,這家社交媒體公司的幾乎每一個關鍵高管職位都換人了。2015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的直接和運營費用(5.26億美元),有超過四份之一用于支付員工股票報酬,這表明了該公司對股權報酬方式的依賴。還有幾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股價也低于不久前的發行價,其中包括GoPro(低30%)、Box(低7%)和Esty(低40%)。甚至晚期未上市企業Dropbox和Snapchat,也被投資它們的共同基金大幅調低估值。
員工所持股份通常得不到跌價保護,那是風險投資家才能爭取到的待遇。因此,公司估值下降,他們是最慘的。但是,盡管就業市場仍然紅紅火火(一位風險投資家表示,獵頭公司太忙了,無法接受他的招聘委托),但員工流動率可能還不會大幅升高。加利福尼亞獵頭公司Riviera Partners創始人邁克爾•莫雷爾(Michael Morell)說:“目前沒有發生大規模人才流動的情況。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受到估值下降的影響,就是那些近6個月入職的員工。員工們仍非常有錢……就是獲得高回報的期限被拉長了。不過,那些心里生氣的家伙們,目前狀況仍很不錯。”
員工按兵不動的一條原因是,公司上市之后,它們支付的不再是風險更高的私人公司股票期權,而是更保值、更穩定的“限制性股票”。但是,可能也是因為科技公司的員工沒有興趣為了高一點點的工資而不斷跳槽。
面對人才爭奪戰,Facebook、谷歌(Google)、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等硅谷的頂級公司仍可以留住員工,因為他們提供穩定的薪水和額外福利,比如免費餐食和助孕治療方面的補助。此外,今年這4家公司股價的平均漲幅達50%。一家大型私人公司的前人力資源高管描述了創業型企業的這個問題:“谷歌等數家硅谷頂尖公司實際上為技術人才的待遇設立了標準。豐厚的現金酬勞計劃,加上隨年限增長的股權,往好里說是阻止員工離職的一個因素,往壞里說會帶來桎梏。”
當工程師真的跳槽時,所涉及的不全是錢的問題。獵頭莫雷爾說:“金錢的重要性似乎排到了第二位、第三位,甚至第四位。金錢不是促使員工決心跳槽的因素。對于眾多員工而言,問題在于,這家新公司有多大的吸引力?公司們將不得不講實話,來說服候選人跳槽過來。”
在華爾街,金錢至上的文化可能也在悄然改變。創業型精品銀行繼續遍地開花。創始人承認,他們的部分考量在于有機會把他們創造的收費中的更多份額留給自己。但他們還表示,他們也想擺脫大銀行的官僚作風。
黑石(Blackstone)等私人股本公司一直在標榜慷慨的產假計劃,以吸引更年輕的金融業人士。以瘋狂加班而聞名的銀行管理培訓生項目,如今也更加仁慈了。高盛(Goldman Sachs)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長期留住我們最有才華的員工”,而不是讓他們在兩年之后跳槽到對沖基金去。如今,初級分析師不必取得MBA學位,就可以直接晉升至更高一級的副經理。銀行業原本是MBA畢業生的一個傳統去向,但如今銀行業對MBA畢業生的吸引力已大幅下降,所以努力留住大多數初級員工的做法是明智的。
但是,即使周六晚上不再得在辦公室度過,我們尚不知道華爾街能用什么手段留住那些突然想要去追尋理想的員工。(Lex專欄美國編輯 蘇吉特•因達普(Sujeet Indap);譯者/何黎)